首页 >> 天山蓍属

黄帝内经:不治已病,治未病车桑子

隆辉农业网 2022-07-14 10:09:03

黄帝内经:不治已病,治未病

《内经》记载,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。这是告诉我们养生比治病重要得多!试想,我们是愿意在平时就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呢,还是愿意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,靠花钱来买生命?答案不言而喻,就是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葆有健康,最好不要去医院。《内经》就是这样一本书,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守护自己的健康之躯。

贴身医师,随身护法

其实,古代医学经典还有很多,但是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的医家经典仅存《内经》,其中失传的包括《黄帝外经》《扁鹊内经》《扁鹊外经》等。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,除了雷公和岐伯两人外,名气最大的是俞跗,他的医道非常高明,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。在俞跗晚年的时候,黄帝派仓颉、雷公、岐伯三人,用了很长时间,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,纂成卷目。后来,俞跗的儿子俞执,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。不幸遭遇大火,房屋、医书和俞跗、俞执全家人,一起化为灰烬。这也许就是《黄帝外经》失传的原因。

《内经》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,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,在整体观、矛盾观、经络学、脏象学、病因病机学、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,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历代医家论述疾病与健康,无不以《内经》为立论准绳,所以《内经》为医学之祖。这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,必须攻读《内经》的缘故。因为,若不基本掌握《内经》之要旨,对中医学各个临床科疾病的认识、诊断、治疗原则、选药处方等将无从理解和实施。

从结构上看,《内经》分为《素问》和《灵枢》两篇。

《素问》总共八十一篇

上古天真论,第一篇。

四气调神大论,第二篇。

生气通天论,第三篇。

……

解精微论,第八十一篇。

《灵枢》也是总共八十一篇

九针十二原,第一篇。

本输,第二篇。

……

痈疽,第八十一篇。

《内经》注重整体观念,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。同时,《内经》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,强调人融于自然,讲究天人合一。《内经》运用阴阳平衡的五行学说解释生理、病理现象,把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。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,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,就会生病。

长寿秘籍,根本手段

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这是自然界的规律。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,比如,春天的时候,要有一种生发之气,被发缓形,夜卧早起。冬天不能太张扬、太发散,万物处于秘藏。

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、协调阴阳、顺应自然、饮食调养、谨慎起居、和调脏腑、通畅经络、节欲保精、益气调息、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,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。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,是“治未病”。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云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。”这句话提出了“治未病”的思想,阐明了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性。这说明,古人早已认识到对疾病“未雨绸缪,防患未然”的重要性。战国名医扁鹊与魏文王有如下一段对话,为今人广泛传诵。

魏文王问“你是不是当今医家第一人?”

扁鹊答“不是。”

魏文王又问“你们家兄弟三人,都精于医术,到底哪一位最好呢?”树头花

扁鹊答“长兄最好,中兄次之,我最差。”

魏文王再问“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?”

扁鹊答“长兄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。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,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。中兄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。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气只在本乡附近。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、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,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,名气因此响遍全国。”

这个故事说明,自古以来人们都重视治已病,忽视治未病。无病时疏于预防,得病时方知治疗。这种消极被动的态度,自然避免不了疾病和衰老。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预防疾病、延缓衰老。“治未病”理论告诫人们,只有不得病、少得病,才能健康长寿。

俗语说“再好的刀剑药,也不如不破口。”治未病比治已病重要得多。

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的调查表明,真正健康的人占5%,有疾病的人占20%,75%的人处在中间的“未病”状态。这些“未病”之人,如不进行积极防治,时间一长就会转化为患病之人。

未病先防,已病防变

“治未病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,一是已病防变。

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云“天覆地载,万物悉备,莫贵于人”,指出了世间万物,人是最宝贵的,我们应该珍惜生命,注重养生,做到“未病先防”。

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相互龙泉景天影响,相互作用,即所谓的“天人合一”。“天暑衣厚则腠理[注释]开,故汗出……天寒则腠理闭,气湿不行,水下留于膀胱,则为溺与气”,即人体天暑多汗少尿、天寒少汗多尿的自动调节功能,这是人与自然求得统一的生理活动的表现。所以,养生之道应该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顺四时而适寒暑”。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,生活多姿多彩,很难起居规律,更难法于阴阳,夜半才睡,致使阳该入于阴时不得入,日久则阴耗阳亢,损伤人体正气。有云“正气存内,邪柳属不可干”,今阴阳失衡,正气不足,邪气易侵。所以这些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时尚名词——“亚健康状态”,就是对不能够顺四时、法于阴阳的最好诠释。

人食五谷杂粮,谁能无病?故《内经》提出了“已病防变”的思想。

病初当以重视,防其生变,否则小而变大,微而成巨,药石难以对抗,失衡之乱难平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“是故虚邪之中人也,始于皮肤……留而不去,则传舍于络脉……留而不去,传舍于经……留而不去,传舍于输……留而不去,传舍于伏冲之脉……留而不去,传舍于胃肠……”此段内容论述了外感病的一般传变规律,即由表入里,由浅及深。故治疗邪在皮毛时,当以表散;在经脉,当通经脉;入里,当从里泄邪。由于疾病的传变,逐次加重,故当早期及时治疗,防其传变,否则必贻误时机,预后不良。

治疗痤疮最好的办法
腹股沟斜疝的症状及分型
早搏的保健措施有什么
慢性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
友情链接